说起绿亮,大家一定想到的是“绿亮电动自行车”。但这些年,上海绿亮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加亮的产业布局有了更恢弘的思路。他拿出了位于虹梅南路2588号的产业,建立了绿亮科创园,一个集办公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园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来做“孵化器”,方加亮有他自己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在意赚多少钱,而是希望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我的经验分享给那些有激情的创业青年”。
“5%的风险,我们愿意承受”
民营科创园区,最大的困难可能来自于政策资源方面,但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兼职副会长、闵行区工商联会长的方加亮,撬动资源反而是他的优势。在绿亮科创园每周都会请到区各委办局的相关同志前来进行政策宣讲,对于初创型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最关心的投融资问题,银行和资本公司也是绿亮的常客。企业根本不用走出园区,就能分享到所有的讯息。
集团年会宣布:永远与年轻人一起创业
做平台一直是方加亮拥有的思维模式,因此通过绿亮这个平台和品牌,帮助企业进行资源对接,是绿亮科创园最大的特色。而在方加亮看来,金融资源无疑是初创企业最迫切需要、却又最缺乏的资源了。
2018年起,闵行区在绿亮科创园试点了一条贷款“绿色通道”,通过园区推荐、银行核准、闵行区财政局审核,送到市里让担保基金审批。试点下来,效果不错,让部分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是针对其速度较慢的缺陷,方加亮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地沟通,简化了流程,现在镇政府召集园区的银行、金融办开一个协调会,会上通过就能直接报到市担保基金,5个工作日之内资金就能到位。这其中,绿亮科创园要为每一家申请贷款的企业,承担5%的资金风险,如果企业还不出贷款,方加亮就要自掏腰包补上5%。“我愿意承担这5%,既然是我推荐的企业,我就要负责任。这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如今,这个方法已经走出了闵行,进行了全市推广。
出租率低了,产税率却提高了
企业入驻率一直是评价一个园区的重要标准,所有做园区的人,都想方设法的提高入驻率。从这个角度来说,方加亮的做法是在“开倒车”。去年,绿亮科创园的出租率超过了96%,但到了今年,出租率已经下降到了90%。而这降下的6%,并非企业不满意园区的环境,也不是企业自身出了问题,而是产税率较低,不符合绿亮的产业定位。
“梅陇镇对我们说,没有税收要求。但是我自己要对自己有要求,要为梅陇这片沃土添砖加瓦。我们做事情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身边的人都好了,你才会好,大环境好了,小环境才会好。钱是赚不完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是价值的体现。”方加亮说这番话,确实有行动的底气,对于那些有技术优势、市场潜力大的企业,绿亮除了提供政策咨询支持外,还会给予租金的减免。目前,园区内有不少企业正做着“免费的租客”。
陪同梅陇镇镇长陈冬发参观园区
“我成不了马云,但希望园区能走出几个马云”
对于园区企业来说,方加亮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天使投资人。对于园区那些缺钱的好项目,方加亮总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做园区不是为了收租金,关键要体现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我认为做园区是一个情怀,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实业,对实业有感情。”有情怀的方加亮,确实已经帮助了不少企业度过了最开始的难关。
协调银行与园区企业以推动“创园贷”落地园区
晓视机器人是方加亮资助的第一家企业。刚入驻园区的时候,晓视只租了100多平米的办公室,随着项目的发展,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500多平米。但由于发展较快,资金压力一直很大。在A轮到B轮的中间,方加亮果断投了5.5%的股权,帮助晓视缓解了资金压力,平稳地发展到今天。
上海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数控机床的科技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主创团队连买机票回家过年的钱都没有。明明是一个好项目,却因为缺少资源,眼看就要不行了,企业固然难受,方加亮也觉得可惜。于是在3年前,方加亮发动自己的关系,为企业找了两家资本公司,包括他个人,一共投了企业20%的股权。这600万“救命钱”一下子盘活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后来企业壮大了,方加亮还推荐这家企业的老板参与闵行区创业英才评比,结果一鸣惊人,入选前十,被更高的平台所关注。
“也许我永远都成不了马云,但是我可以通过的努力和搭建的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希望我们的园区能走出几个马云。”方加亮的初心如此地朴实和动人。